基于CaO/CaCO
3循环的热化学储热技术具有原料价格低、储热密度高、便于耦合CO
2超临界动力循环等优点,被认为是用于第3代聚光太阳能电厂的最具潜力的储热方案之一。CaCO
3在太阳能煅烧反应器内分解为CaO和CO
2以实现热量存储;当需要进行电力生产时,CaO与CO
2在850-900 ℃的碳酸化反应器内进行放热,产生高温高压的CO
2气体用于发电,同时反应生成的CaCO
3被储存在储罐内进行循环利用。然而,由于钙基材料的高温烧结,常规钙基材料的储热性能随循环次数的增长而迅速下降,限制了CaO/CaCO
3热化学储热的应用。同时,在储热过程中,钙基材料易发生磨损或破碎而形成微小颗粒从反应器内逃逸,造成材料的损失。为了进一步提升钙基材料在多次CaO/CaCO
3循环中的储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,本文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了MgO/ZnO共掺杂蜂窝状CaO(Ca-MgX/ZnY,X、Y分别表示样品中MgO和ZnO的质量分数),研究了该材料的CaO/CaCO
3循环储热性能和机械性能。在实验的基础上,利用密度泛函理论(DFT)从原子层面揭示了MgO/ZnO协同促进钙基材料CaO/CaCO
3储热性能的机理。
MgO和ZnO对于蜂窝状CaO在多次循环中储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如图1所示。在MgO和ZnO的协同作用下,蜂窝状CaO的循环储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。当CaO,MgO与ZnO的质量比为100:10:3时,Ca-Mg10/Zn3具有最佳的循环储热性能。25次循环后,Ca-Mg10/Zn3的储热密度仍为1900 kJ/kg,是CaO的1.33倍。20次循环后,Ca-Mg10/Zn3抗压强度为0.8MPa,是CaO的1.25倍。CaO模型(M
C)、MgO掺杂CaO模型(M
CM)和MgO/ZnO共掺杂CaO模型(M
CMZ)的差分电子密度(EDD)分析如图2所示。Mg
s原子与O
c原子间形成了相比O
c-Ca
s键更强的O
c-Mg
s键,这能够有效抑制CaO团簇的高温烧结。同时,掺杂ZnO使得Ca
c-O
c键减弱,进而增强了CaO团簇中的Ca原子与MgO中O原子之间的Ca
c-O
s键,进一步强化了钙基材料的抗烧结性能。不同模型吸附CO
2后的EDD分析如图3所示。钙基材料对CO
2的吸附作用强弱由C-O
c键和O-Ca
c共同决定。吸附CO
2后,M
C,M
CM和M
CMZ中的C-O
c键强度差别不明显。M
CMZ中的O-Ca
c键显著强于M
C和M
CM。因此,MgO与ZnO对CaO的共同促进作用增强了钙基材料的抗烧结性能和碳酸化反应活性,有效提升了CaO的热化学储热性能。
图1 不同钙基材料在多次CaO/CaCO
3循环中的储热性能和机械性能:(a)MgO掺杂CaO储热性能;(b)ZnO掺杂CaO储热性能;(c)MgO/ZnO共掺杂CaO储热性能;(d)机械性能
图2 不同钙基材料模型的EDD分析:(a) M
C中的O
c-Ca
s键;(b) M
CM中的O
c-Mg
s键;(c) M
CMZ中的O
c-Mg
s键;(d) M
C中的Ca
c-O
s键;(e) M
CM中的Ca
c-O
s键;(f) M
CMZ中的Ca
c-O
s键
(A
s,B
c分别表示表面上的A原子和团簇中的B原子;绿色:Ca原子,红色:O原子,白色:Mg原子,蓝色:Zn原子,灰色:Zn原子)
图3 不同钙基材料模型吸附CO
2成键的EDD分析:(a) M
C;(b) M
CM;(c) M
CMZ
(绿色:Ca原子,红色:O原子,白色:Mg原子,蓝色:Zn原子,灰色;Zn原子)
发表评论